当前,几乎是所有企业都面临巨大压力,应对之策除降成本、控制产量外,似乎也难有更为有效办法。而降成本、减产之举,无疑也伴随着开源节流、裁员降薪等相应措施的实施。意味着企业上下将过一段艰难的苦日子。
淘汰一半企业、一半产能,也许是接下来将会发生并会加速推进的事。从业者要以归零心态重新开始,为未来不确定的市场做好充分的准备。
广告图片与内容无关
居民捂紧钱袋子
购房、装修欲望大为削弱
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大家都在捂紧钱袋子观望中过日子。这一点从最近央行公布的数据也得到了体现。
据经济日报报道,央行近日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,6月末,我国住户存款规模为112.8万亿元,比年初增加了10.3万亿元,同比多增2.9万亿元。这一数据明显高于近年同期,显示出居民更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消费。
居民增加储蓄减少开支,增强抗风险能力,无疑对大额消费带来负面影响,购房、装修欲望大为削弱。加上众多房地产商自身债务问题,也需要时间理清,乡镇自建房建设或装修也由此放缓。短时间里,难以支撑地产市场回暖。
房地产萎靡不振,其影响自然也就传导到下游的建陶行业。陶企也就免不了要跟着过苦日子。
或许有些人会认为形势不至于那么严峻吧,不是有的陶企还逆势增长吗?的确,上半年有个体、甚至是个别产区在增长。事实上,不论形势好差都会有个别企业是例外。但是,你如果从整体上看就会发现,今年形势的严峻性已经到了历史高点。
降成本、降产能并非易事
毫无疑问市场越不好,价格竞争就越严重,成本优势就愈发凸显竞争威力。如法库产区,当前拥有全国最低2.888元/m³的燃气价格,凭借低成本优势吸引大批贴牌商,一时间就把该产区生意给挤爆了。
因此为活下来,大家都在苦苦设法降成本以争夺市场。就连有着品牌溢价能力的广东一线企业,也不得不高度重视降成本。因为降维下沉已经吃掉了其品牌溢价,而燃料成本不久前已经下调过,剩下的只有向管理挖掘潜能。可生产、销售、管理是个庞大系统,实施起来也是件不容易的事。
相对而言,福建企业规模小原本成本管控就比较到位,像泉州主产区要再降成本,只有期望天然气价格下调。毕竟,地铺石以及罗马柱品类在泉州产区有很高的集中度,且占据市场主导地位,只要燃气降价就能够带来很强大的争夺市场威力。可燃气降价谈何容易?
也正因为各地燃料成本不一样,企业管理水平各异,降成本所付出的努力并不一定能如你所愿。
事实上,不仅降成本不容易,降产能同样也为难。
因为减产必然带来裁员和降薪问题,不论是减产30%或50%,都会有相应的工作量和人员需退出。而退出方式是裁员,还是放假,或是降薪?老板也很为难。可当前形势又逼着你不得已而为之,只能是呼吁大家与企业共度难关。
当然,建陶作为用工量比较大的传统产业,对稳定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。在尽可能稳岗、少裁员方面,企业可以通过与政府相关政策衔接、或争取更多支持,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企业压力。
形势所逼
将加速产业去产能
的确,“狼”来了,已经叫了很久,这一次,“狼”是真的要来了!也许淘汰一半企业、一半产能,是接下来将会发生并会加速推进的事。可在这场淘汰赛结果还未产生之前,大家难免都要过上一段时间的苦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