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场形势愈严峻,福建企业的韧性就愈凸显,这就是福建产区希望所在
文|福建站 徐达华
早在2016年12月12日,本报公众号曾刊发《福建将会是最有希望的产区 信不信?》一文,当时或许有很多人不信。
当市场坡度越爬越高,不少人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,回看福建从2008年经济危机至今一路平稳,没有发生大起伏,也没有发生倒逼清算等不良现象,目前开窑率依然保持在行业靠前,就不得不信了。
福建产区企业长期保持稳健发展的底气来自哪里?笔者认为,有其4大支柱和3大特色:
1、 户外砖优势兜底+仿古砖助力
福建在户外砖领域独占优势,无论市场、产品如何变化,始终占据主导地位。虽然外装市场没有内装市场大,可内装产品几乎每个产区都有参与竞争,竞争程度很惨烈。由此,福建面对来自外部的压力相对较小,竞争压力主要集中在产区内部。
近年来,随着户外砖品类丰富性的提高,促进了专业分工,产区内部竞争压力得到一定分解。加上福建在仿古砖领域无论产销量还是品质都做到了行业的佼佼者,这股强大力量也缓解了产区内部竞争压力。
2、先行“煤改气”提前应对高成本
10年前,福建主产区泉州在全国率先实行清洁能源替代。此时市场行情尚好,企业也有足够的时间开创外墙砖新品类,以及转产仿古砖,消化高价能源成本。
在此过程中,产品迭代与多元化进程不断加速,这极大地促进了产品质量与价值的提升。加上地缘优势,福建对佛山及周边对产品高要求的客户更具吸引力,客户质量由此大幅提升。
面对如今的行业困局以及高成本,福建相当于提前10多年做好了应对准备。有这样扎实基础在,自然临阵不慌。
3、专注自身优势品类
当市场出现波动或热点产品时,福建企业则有自己的判断,只管做好自己优势范围内的事,从容应对市场变化。
尽管传统外墙砖大幅萎缩,户外砖市场却在不断拓宽。福建继罗马柱之后又开发了中华柱、地铺石、幕墙厚板等新品类。仿古品类也延伸出原边木纹砖、低吸水直边木纹砖、室内外一体化仿古砖等。
在不断构建竞争新优势中,守住产区基本盘,同时也避免了扩张或追热点带来不可预测的不良后果。
4、成本管控更到位
进入微利时代,企业经营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成本管控。因为成本持续上涨,产品失去涨价空间,如果你的采购、生产、管理成本比别人高,或营销费用比人家多,将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。因此,只要能通过精细管控把成本降下来,这都是利润。
福建企业在这方面,可以说做得更到位。因为企业规模不大,老板又亲力亲为,熟悉原材料,了解质量和价格,决策效率高,管理措施能得到快速有力地执行。
企业销售资源不少是来自当地老乡,很多时候客户能直接对接老板,效率高营销推广费用也少。
在这4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,福建产区得以长期保持稳定发展态势。除此之外,福建还有船小好调头,不负债或负债少,产能进退自如等特点,这些都是福建企业保持健康发展的基石。
“ 经营灵活
企业规模小产量少,产品调整或推新品也就更为容易,尤其是窑炉又适应多品类转换生产或混合生产,应对市场变化也就更为灵活多变。
福建企业本身也对市场极为敏感。众所周知,福建有众多销售商分布在全国各地市场,其市场信息的丰富与敏感,能及时传递到企业。企业依此做出的决策,精准性强成功率高。
“ 不负债或低负债
由于地方政府对建陶产业扶持政策少,土地供应也少,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一方面企业不冒进,不会有大量借贷,凭自身有多大力量做多少事。
另一方面,企业有一定积累后没有土地扩张,只好往产品上做文章,产品特色、品质也就愈发凸显。虽然企业在这样的环境里发展慢规模小,但“身子”很结实。
“ 产能增减自如
俗话说家中有粮,心中不慌。由于大部分企业基本上是自有资金或少量借贷,财务成本低,市场好的时候,开足马力生产,市场遇冷就减少产能,甚至暂停一段时间也无大碍,应对市场变化进退自如。
当然,除以上几点外,多年来的环保、市场优化也在不断促进企业自我提升。
因此,至今能生存下来的,基本上都是健康有超强生命力的。不论行业形势如何变幻,都经得起考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