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夹心饼”到左右逢源,泉州产区是如何做到的?

来源:陶城报 作者:徐达华 2023-09-03 点击:856次 A- A+


不与市场正面竞争,就能突破高成本与价格制约;产品得以互补,同行也是合作伙伴——这就是泉州产区这些年能够在“夹心饼”困局里活下来的经验。在当前市场需求不振,价格战没完没了之际,重温泉州经验,或许会带来一些应对启示。

提起泉州产区,行业人士都知道成本与产品均处于被包夹的尴尬。

在成本方面,占瓷砖生产最大头的能源价格,泉州与隔壁广东、江西产区相比,除低于佛山外,比其它产区都要高许多。同时泉州还要面对来自省内漳州产区的低成本竞争。 

在产品方面,由于泉州陶企产能小只能做优品,产品整体质量也就高于其它产区,可区域品牌口碑比不上广东砖,价格美丽度又不如高安,难免有被包夹的尴尬。

泉州陶企是如何在“夹心饼”式困局下活下来的?靠的是敏锐的市场洞察力,善拼的特质,以及稳扎稳打的稳健经营。

      

      “ 挖掘新市场,突破成本夹击 


产区与产区之间不正面竞争,就能相互合作。10多年前,泉州产区顶着天然气高成本与全国产区竞争,为消化这一劣势,大批企业推出中小规格薄板,主要应用于外墙装饰市场,在摸索积累节能经验的同时,产品也避开了与其它产区正面竞争,受到市场和客户的欢迎。

薄板这一波市场,带给了泉州陶企穿越成本夹击的信心。后来,泉州陶企在薄板基础上又开发出中板,此时恰缝其他产区也在陆续推进煤改气,大家对成本也更加重视。加上中板可以替代瓷片,中板得到快速普及。

令人惋惜的是,泉州陶企受成本制约,在中板这一品类火爆后,并没有充分享受到红利。然而,眼光敏锐的泉州陶企发挥传统外墙砖渠道优势,把中板应用于外装领域,仍然占稳外墙中板市场。

但务实、善拼的泉州陶瓷人也深知,应对高成本,开发薄板、中板只是一方面,提高产品利润率才是重点。

为此,自2011年以来泉州陶企陆续进入更具附加值的原边木纹砖。此后,该品类产品不断升级,形成高低吸水原边木纹、大规格原边木纹、低吸水直边木纹等全系列,不断为企业创造新利润。泉州产区也由此一跃成为木纹砖最大产区。

一批原产普通外墙砖企业则转产当时利润较好的仿古砖。也有一批企业选择走高质路线,如宝达、联兴、国星、华泰、彩霸、七彩、丹豪、豪华等企业低吸水高质产品不仅带来企业高效益,也树立了泉州产区新形象,改变了行业人士对整个福建产区的认知。

陶瓷罗马柱能够提升楼房外观艺术观赏价值,同时,消费者用陶瓷的价格享受天然石材高端大气。为此一批泉州陶企通过开发陶瓷罗马柱配套外墙砖,有力带动外墙砖消费的同时又提升外墙砖附加值。此后,泉州陶企又不断完善陶瓷罗马柱、中华柱配套产品,进而延伸到别墅外墙整装,并由此诞生国达、阔达外墙整装优秀品牌,带动泉州陶企牢牢掌握住外墙整装市场。


还有,后来的地铺石,前期入场的陶企利润也相当不错,虽然后来价格很卷,可该品类的大规模发展,对泉州产区其它品类价格稳定,甚至是对福建产区的平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
       “ 产品互补,销售左右逢源 


泉州产区为突破“夹心饼”困局而发展成为特色产区,也因为小品类避免与其它产区正面竞争,还能够与众多企业、品牌、客户互补,利用小产能打造高质产品,而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。

木纹、罗马柱、外墙薄板等可谓小众产品,小众也就意味着涉及企业少,面对的销售范围广,渠道也宽。因此,这些品类产品能够与各层次的众多客户合作,多年来一直保持稳定的产销量。

近年来,开专卖店经销商、品牌商、以及价格亲民销售商生存压力越来越大,因此他们有增加优质仿古品类的需求。而生产低吸水高质仿古(素色仿古)产品企业目前还不多,泉州优质企业正好能够满足这些销售商的新需求。


还有地铺石以及幕墙厚板,即可以在泉州陶企自身外墙砖工程渠道销售,也可以与水头石材商合作,还可以与行业一线陶企、品牌商贴牌生产,销路可谓宽阔。


由此可见,泉州产区通过品类的差异性以及与同行的互补性,避免市场正面竞争,从而摆脱了长期以来的高成本劣势。这对当前行业走出降价降成本竞争泥潭,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。


0网友评论
品牌推荐 >>
  • 热门文章 >>